2014-03-27: 云南省昆明法轮功学员王飞被非法判刑三年
昆明法轮功学员王飞被非法判刑三年,昆明市中级法院未通知家属,没有任何开庭通知,就将王飞诬判三年,目前已将王飞移送到云南省第一监狱的第八监区非法关押。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4/3/27/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大陆综合消息-289209.html
2013-07-08: 昆明速递公司职员王飞被警察绑架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3/7/8/昆明速递公司职员王飞被警察绑架-276353.html
2010-12-02: 云南第二劳教所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
......
王飞:男,三十多岁,二零零五年被昆明高新区公安非法绑架后送到云南第二劳教所迫害。王飞母亲去看望他时,劳教所恶徒要叫他母亲填一张攻击师父及大法的恶毒语言,他母亲不填就不让看王飞。在家属及被非法关押在劳教所的法轮功学员强烈抗议下,第二次才得相见。但劳教所的恶警说:王飞在里面表现不好,不配合他们还拉拢人心,买糖给吸毒的人吃,所以加期一个半月。王飞不仅被加期一个半月还遭到加大工作量、延长工作时间的迫害。
......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0/12/2/云南第二劳教所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-233175.html
2006-10-18: 王飞,现在云南省第二劳动教养所第三大队被非法关押。王飞是2005年8月30日被抓捕判劳教二年由于他表现坚定,又被加刑一个半月。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06/10/18/140458.html
2006-08-02: 昆明市大法弟子王飞被绑架劳教、加刑迫害
云南省昆明市大法弟子王飞,2005年被恶警绑架,遭非法劳教。由于在劳教所不配合邪恶,被加刑迫害、延长奴役劳动时间和工作量。
大法弟子王飞于2002年得大法,学法后一直非常精進,每天学法、讲真相、发正念都十分认真。尽管生活十分困难,母亲靠低保维持生活,他摆个修单车的摊子。无论是摆摊或者休息,都尽量的去讲真相救度一切众生。特别是当《九评》发表以后,更是慈悲的救度不明真相的人,劝三退、在他的劝说及讲真相中,很多人退出了邪党。有老干部、工人、农民、学生、等等。就连来个打气的人,他都要讲真相、讲《九评》。所以他的摊子周围总是有很多来听他讲真相、讲《九评》的人。
2005年恶警、特务开始注意他,于是装成很热心的想了解真相、《九评》、还要学大法,暗中调查他家住址。由户警出面以问户口问题为由去到他家,恶警杨永生一看到有真相材料,立即打电话到高新公安局将王飞当晚绑架,后强行送到云南第二劳教所迫害。
王飞母亲去看望他时,劳教所恶徒要叫他母亲填一张攻击师父及大法的恶毒语言,他母亲不填就不让看王飞。在家属及被非法关押里面的大法弟子强烈抗议下,第二次才得相见。但劳教所的恶警说:“王飞在里面表现不好,不配合他们还拉拢人心,买糖给吸毒的人吃,所以加刑一个半月”。王飞被恶警加刑一个半月还加大他的工作量,延长工作时间的迫害。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06/8/2/134572.html
2006-05-31: 云南省第二劳教所对大法弟子的迫害
在2004 年后,云南省第二劳教所所长班志刚,管理科长曲开明,教育科长陈焕斌,五大队教导员梁加亮,打手罗仲武,二队教导员杨永光疯狂的打人,延期、加期迫害,使坚修大法者被延期半年以上。用繁重的劳动来迫害法轮功修炼者,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非人的劳作,干不完就强制加班加点接着干。许多手脚慢和劳动力差一点的在这样长期迫害中出现了手、脚浮肿的现象。
许多坚修法轮功的人就在这样漫无天日、长期精神和身体的折磨下,被打伤甚至被迫害致死。例如:二大队从早上7点-晚上10点是劳动时间。三大队、五大队、一大队甚至是早上7点-晚上11-1点钟,四大队还有高强度劳动的砖厂。
在云南省第二劳教所遭迫害的大法弟子还有:
王飞,现被非法关押在3队遭受迫害。
舒振鸿,现被非法关押在4队遭受迫害,原是昆钢医生。
赵永华,现被非法关押在5队遭受迫害,原是昆钢经警。
张宏,现被非法关押在2队遭受迫害,曾被迫写过三书,醒悟后于2005年4月17日写了严正声明,后又承受不住劳教所的迫害,再次被迫写下三书。
谭建辉,现被非法关押在2队遭受迫害。
苏昆,一直坚持抵制迫害,不转化。该劳教所就用“严管期”为由不让家人接见来迫害他。他的家人中凡是有炼功人的一律不许接见,包括他的亲生父母。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06/5/31/129252.html
2006-05-22: 在云南省第二劳教所遭迫害的大法弟子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06/5/22/128508.html